砂卡礑 步道 每個季節配色不同,冬天的水特別翠綠~

我們這次坐麗娜輪來花蓮. 下午就到 太魯閣砂卡礑步道 走走:

*目前僅開放步道入口至1.5K(五間屋),原路折返;之後路段進行災修改善工程暫時封閉管制。走步道前先上廁所! 因為步道要走到五間屋才有廁所, 且還是私人廁所, 要付10元清潔費 ><"

步道簡介
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.1公里,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。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,形成峻秀的峽谷,清澈的溪水、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;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,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。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,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,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,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,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。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,任人欣賞想像 (此段文字引用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)。

引用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

引用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

歷史人文

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,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。民國29年(西元1940年),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,在溪畔建水壩,並開鑿輸水隧道,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,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,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,將水輸送至發電廠。此外,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,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,先將水引至發電廠,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,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。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,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,加強沿線安全設施、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(此段文字引用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)。

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,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「大同部落」,部落舊名為「砂卡礑」(Skadang)。距步道入口約1.5公里處的五間屋,舊名為「斯維奇」(Swiji),太魯閣語「斯維奇」(Swiji)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。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「三間屋」,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,太魯閣族人稱為「柏拉耀」(Brayaw),是「姑婆芋」的意思(此段文字引用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)。

砂卡礑 步道 每個季節配色不同,冬天的水特別翠綠~

*目前僅開放步道入口至1.5K(五間屋),原路折返;之後路段進行災修改善工程暫時封閉管制。走步道前先上廁所! 因為步道要走到五間屋才有廁所, 且還是私人廁所, 要付10元清潔費 ><“

15781143_10211765182748964_5930841965411805980_n 15823498_10211765182508958_6840084186503405870_n 15823557_10211765182228951_2088806582078082351_n 15740990_10211765181988945_263087077911127698_n 15826813_10211765181508933_2282285136230641527_n 15781518_10211765180428906_4390634225032456163_n 15822839_10211765179308878_4136953164915202170_n 15822555_10211765178308853_6226924697247269467_n

發表留言